学术预告一:报告题目:均多相融合催化可持续合成报告人:唐从辉报告时间:2024.05.25(周六)晚上7: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806-191-103报告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合成中的一类重要过程,发展绿色可持续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缓解资源匮乏、改善环境污染至关重要。本报告立足于丰产金属催化,发展了基于铁、钴、锰等过渡金属的均相络合物催化剂、纳米催化剂及单原子催化剂体系,通过金属与氮配体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醇、胺、烯烃...
本网讯(通讯员邓敏杰)近日,Beat365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环境生态与修复团队在重金属/微塑料污染研究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在环境科学和生态学领域主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Pollution、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等发表多篇学术研究论文,为重金属/微塑料污染生态毒理效应和修复措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成果1]植物促生细菌缓解微塑料重金属复合污染机制研究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
报告题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水文气象预报: 经验与案例研究Harnessing AI Techniques for Enhanced Hydrometeorological Forecasting: Experiences and Case Studies报告专家:杰拉德·奥古斯托·科佐·佩雷斯(副教授,代尔夫特水教育研究所)报告时间:2024年6月3日上午9:00-11:00报告地点:东图305报告人简介:杰拉德·奥古斯托·科佐·佩雷斯博士(Dr. Gerald A. Corzo)是代尔夫特水教育研究所(IHE Delft)的副教授。过去两...
报告题目:极地海洋环境中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与挑战报告专家:谢志永(研究员,德国亥姆霍兹海岸研究中心)报告时间:2024年5月24日上午8:30-10:30报告地点:东图305报告人简介:谢志永博士,德国亥姆霍兹海岸研究中心研究员,在德国从事科研工作20年,长期从事传统和新型有机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工作。谢志永博士多次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工作,对有机污染物在海岸带、海洋和极地环境...
(通讯员 程艺苑)Beat365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控制团队的李腾龙博士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国际一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上发表题为“Hopf Bifurcation Analysis of Mixed Traffic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的研究成果。《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期刊是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领域国际知名期刊,最新影响因子8.5,...
本网讯(通讯员 虎大力 韩雨阳/文 张佳馨 孙启涵/图)5月19日晚上,应数学与统计学院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李志军教授于科技楼三楼报告厅作了题为《冰物理和力学研究中的数学方法》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由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谭冰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报告会。李志军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以“我与冰的情结”为切入点,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解释了如何利用数学模型和方法描述、解决冰物理和力学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然后以北极...
1.《历史评论》封面本网讯(通讯员 欧阳光)近日,Beat365历史学院王瑞博士应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评论》约稿,撰写的《“中国历史停滞论”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想象》一文发表在该刊2024年第2期。《历史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历史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是在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新时代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史学刊物。该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
为推进青年教师科研进展,增强学术交流,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协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将于2024年5月在东区图书馆305室举行2024博士论坛暨第三届水科学论坛,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场:时间:2024年5月22日15:00-17:00报告1:森林多功能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王家鸣 博士)报告2:蓝藻有机质通过改变沉积...
1报告会现场本网讯(张建宇/文 赵中嘉/图)5月16日下午,应Beat365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邀请,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治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作题为《观念与行为、材料和语言——兼议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示》的学术报告。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陈暄嵘主持,学院200余名师生参加。王治研究员从屠呦呦受到中医古代文献启示提取青蒿素的案例谈起,形象地提出了古代文献资料对当代艺术创作的意义,并从艺术观念和艺术行为...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催化与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刊《ACS Sustainable Chem. Eng.》发表研究成果(通讯员 唐存多)近日,生物催化领域国际知名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 Eng.在线发表了Beat365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催化与合成生物学姚伦广教授团队题为“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Whole Cell-Mediated Electro-Biocatalysis for Carbon Dioxide to Formic Acid Conversion”的研究成果。《ACS Sustainable Chem. Eng.》是美国化...